據威海禮品回收報道:選擇禮品還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考慮受禮人的愛好。有的物品在這個國家很受歡迎,到另外一個國家則可能并不稀罕。因此要根據不同國家、地區的習慣與個人的喜好作些必要的選擇。
贈送禮品還應考慮具體情況與場合。一般應邀赴私人家宴,應為女主人帶些小禮品,如土特產、小藝術品、紀念品、食品、水果,以及花束等。有小孩子的,還可送糖果、玩具等。應邀參加婚禮,除藝術品外,還可贈送花束以及實用物品等。探視病人,可根據具體情況,送些對病人有益或為病人喜愛的食品、花束。新年、圣誕節,一般送日歷、酒、茶、煙、糖果、巧克力等。出席官方或民間組織的酒會、招待會、較大的宴會等,則可不必送禮。必要時只是送花籃、花束等。
贈送的禮品要用禮品紙(花色、彩色紙)包裝。即使禮品本身裝在盒子里,也要另加包裝。然后用彩帶系成漂亮的蝴蝶結、梅花結。
禮物一般應當面贈送。但有時參加婚禮等,也可預先送去。祝賀節日、贈送年禮,可派人送上門或郵寄。這時應隨禮品附上送禮人的名片,也可以手寫祝賀詞,裝在大小相當的小信封中,信封上注明受禮人姓名(不寫地址),貼在禮品包裝的上方。 當面受禮時,應雙手接受禮品,握手,并感謝對方。西方人的習慣是當面打開包裝,欣賞一下禮品。有時送禮人還可對禮品作一些介紹說明。收到送來的或郵寄的禮品,應回復一張名片或親筆信表示感謝。
禮品要輕重得當送禮是雙方共同的行為,適度是原則一般講,禮品太輕又意義不大,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,尤其是對關系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,而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,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。但是,禮品太貴重,又會使接受禮品的人有受賄之嫌,特別是對上級、同事更應注意。除了某些愛占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,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;或即使收下,也會付錢,要不就日后必定設法還禮,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?如果對方拒收,你錢已花出,留著無用,便會生出許多煩惱,就像平常人們常說的:“花錢找罪受”,何苦呢?因此,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,選擇輕重適當的禮品,爭取做到少花錢,多辦事,多花錢,辦好事。